学术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杨晓光教授“基于Copula的金融传染度量和传染渠道的计量分析”学术报告

信息来源:发布者: 管理与决策研究所时间:2011-06-10
      2011610山西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杨晓光教授,在学院二层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基于Copula的金融传染度量和传染渠道的计量分析”的专场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常洪教授主持,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刘维奇教授,研究所人员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及部分硕士生共同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杨教授系统分析了金融传染的定义、金融传染度量的方法以及金融传染渠道的计量分析方法,同时也介绍了他领导的团队在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后续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教授首先介绍了金融传染研究的一些理论与方法。他指出,金融传染的度量有三种:线性或广义线性统计方法、非线性统计方法和非统计方法。线性或广义线性统计方法包括:直接构造线性相关性统计量如Kendall的τ、Spearman的ρ和Gini系数;从条件概率和条件相关性的角度,建立ProbitLogitTobit等统计模型;其缺陷是:没有考虑各个市场显著的条件异方差性;线性相关性测度存在固有缺陷。非线性统计方法包括条件异方差模型、马尔可夫转换模型、基于极值定理的统计模型、生存模型等也都具有一定的缺陷。而Copula函数,能够包含一系列随机变量相互依赖的所有信息,能够捕捉到线性结构的相关性检验方法无法捕捉的相依结构,能够结合时变结构去发现异方差模型无法发现的相关性结构性变化。非统计方法包括最大熵方法和随机网络理论,这两种方法假设都还比较简单,目前还只能进行抽象的模拟,如何去进行实证还有距离。
接着,杨教授介绍了基于Cupola的传染指数(CCI)构建、CCI的有效性检验、以及基于CCI的传染渠道空间计量分析,并进行了实证。其研究思路是:利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检验经济周期、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货币竞争性贬值因素的显著性;对普通面板回归模型引入空间矩阵,构造涉及国家或地区之间不同联系的空间回归模型,检验国际贸易、金融资本流动、地理位置和区域性组织这四个金融传染的主要渠道的显著性。其实证结果是:(1)几种传染渠道的显著性。显著的传染因素和渠道:金融资本流动、国际贸易、区域性经济组织、经济周期、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不显著的传染因素和渠道:地理因素、货币竞争性贬值。(2)几种传染渠道的作用比较。金融资本流动>国际贸易>区域性经济组织>汇率>经济周期>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3)某些传染渠道之间的因果关系。货币竞争性贬值因素在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传染过程中是国际贸易渠道的附庸;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金融传染的显著性来源于组织内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和经济关联性。
最后,杨教授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1)金融市场及金融危机如何度量? 2)信用失灵、技术失误是否成为新的传染渠道?(3)混合市场、金融创新、产业分工是否加强了原有渠道?4)交易模式的改变:传统的关系导向型变更到交易导向型。以上这些方面如何实证?采用什么样的机理、模型、数据都是值得今后需要研究的。
教授的演讲,通俗生动,深入浅出,赢得了在场师生阵阵热烈的掌声。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积极与杨教授进行了交流,会场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