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应洛教授,1930年5月出生于安徽泾县。 1952 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5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院名誉院长,陕西工商管理硕士学院副院长。兼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美国 “Computer and IE Journal ” 杂志国际编委、International IE Society 常务理事、“管理工程学报” 编委会主任、“工业工程” 杂志编委会主任。曾任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第一任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科评审组组长、“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编委、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指导委员会顾问、全国软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工业工程分会主任委员、机械工业部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系统管理及集成研究室首席专家、长江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家组专家。
汪应洛教授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开拓者,从事管理工程的研究和教育50余年来,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开展了大量系统的、开创性的工作,为我国管理工程、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及相互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将其理论与方法综合应用于工程管理和社会经济问题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开创性地完成十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曾获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联合颁发的“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8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持了十余项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创建了崭新的方法论和模型体系,是国内综合应用系统工程和现代管理理论、方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一位开拓者。参与完成“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研究、“2000年的中国”研究,完成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建立全国教育规划模型并参与制定全国人才规划等。这些被认为是80年代我国系统工程应用的重大成果。
94年提出生产率工程及提高生产率系统化方法,在企业中得到应用,95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5年提出基于计算机智能化的战略决策方法和支持工具,并完成了宜昌地区“城区供配电设计管理计算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信息处理”研究,97和98年分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均排2)。95年主持“863”高技术产业化过程和机制研究,取得显著成果,97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8至99年参加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分散网络化制造及管理研究”,提出“灵捷网络化制造模式”理论和方法以及实施途径,99年获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发的科技成就奖(五年一次)。近年来提出企业柔性战略概念和实现战略一体化的管理方法,与伦敦商学院合作,用在国内海信等一批企业。提出“精简、灵捷、柔性”生产系统科学管理的概念和“灵捷网络化制造模式”理论和方法并加以实施。他对我国管理科学学科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我国管理学科的体系结构,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汪应洛教授出版了《战略研究理论与企业战略》、《战略决策》、《管理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与中国的实践》、《清洁生产》、《工业工程手册》等22部著作。发表了“企业柔性战略-跨世纪战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面临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战略的探讨”、“支持快速产品创新的先进制造模式”、“新世纪我国工业工程发展的战略思考”等论文200余篇(其中EI检索42篇)。
最早提出从工程师中培养管理人才,并且推动了国内培养具有双学位和MBA高级管理人才的教育。曾担任中国——加拿大管理教育合作项目校际项目负责人,并主持中加联合培养博士生中心,为全国培养博士生近百名,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2002年被授予西安交通大学“伯乐奖”。他是我国管理工程学科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在50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先后培养了53名博士和指导了9名博士后。出版了教材8部,其中《系统工程导论》、《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等成为高校广泛采用的教材。他一贯重视学科建设,在他带领下78年创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工程系,84年成立国内首批管理学院,同年获得管理工程学科的博士授予权,这是该学科国内最早的博士点,88年培养出国内第一个管理工程学科的博士。90年被评为管理工程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一级学科评估排名第一。他长期广泛组织与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至今仍任“ComputerandIEJournal”杂志国际编委、InternationalIESociety常务理事等职,在国内外学术界同行中享有盛誉。
管理工程、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