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人才计划
博士生导师
专职教师
百人计划
外聘专家

专职教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宋志红

系别:管理与决策研究所

办公电话:0351-7011804

职称:教授

Email:songzhihong@sxu.edu.cn

  • 个人简介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 讲授课程

教育背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 200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学硕士 2003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学学士 1999
教授介绍:
      宋志红,教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网络治理委员会委员,担任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S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S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SCI)、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SSCI)、《中国科技论坛》等中英文期刊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标准竞争、企业网络与创新管理、科学学理论与方法,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7项。在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SSCI)、《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技术冲击与企业网络演化的时机和方向” 和“技术联盟网络与知识管理动机的匹配性:基于1995~2011年索尼公司的案例研究” 分别获山西省2016年度和2013年度“百部(篇)工程”研究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嵌入视角下复杂系统技术标准形成机制研究”(批准号:17YJC630127)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知识共享、能力差异和企业网络的动态演进”(批准号:09YJC630146)
[3]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山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径与发达地区比较研究”(批准号:2012041024-04)
[4]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连锁董事网络视角下的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批准号:2012206)

著作:
[1]宋志红,宋海腾,唐玉秀译. 跨国管理. 巴特利特,戈歇尔,伯金绍,范黎波著.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范黎波,宋志红,吴易明.与跨国公司互联――提升首都企业技术学习与创新能力.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范黎波,宋志红译. 企业经济学. 马丁·利克特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范黎波,宋志红.管理原则解析.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论文:
[1]宋志红,田雨欣,李冬梅. 技术标准竞争研究40年:成就与挑战. 中国科技论坛. 2019(4): 133-141 .
[2]宋志红,郭莹, 李冬梅. 国际合著提高了中国内地学者的科研产出吗? 情报杂志. 2018(4):80-85
[3]李冬梅,宋志红. 网络模式、标准联盟与主导设计的产生,科学学研究,2017,35(3): 428-437.
[4]宋志红,郭艳新,李冬梅. 科学基金资助提高科研产出了吗——基于倾向得分分层法的实证研究.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121.
[5]宋志红,武天兰,李冬梅. 合著网络、社会资本与科研影响力. 情报学报,2015,34(11):1123-1131.
[6]Zhi-hong So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bsorptive Capacity, Imitation and Innovation: Empirical Analyses of 115 Firms Across China.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 2015, 9(1):97 – 113.
[7]宋志红,史玉英,李冬梅. 技术冲击与企业网络演化的时机和方向——激光光盘行业的案例,科研管理,2015,36(7): 113-121.
[8]宋志红,武天兰,史玉英. 明星作者网络位置与科研产出的关系研究——以“竞争情报”领域为例.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5):55-59.
[9]宋志红,何洋,李冬梅. 联盟网络特征与组织学习模式转变:一个纵向案例研究.科研管理,2014,35(8): 126-133.
[10]宋志红,史玉英,李冬梅. 学术论文质量特征对明星作者网络位置的影响. 科学学研究, 2014,32(5): 660-668.
[11] 宋志红,李常洪,李冬梅. 技术联盟网络与知识管理动机的匹配性. 科学学研究,2013,31(1): 104-114.
[12] 宋志红,范黎波. 知识特性, 知识共享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科学学研究, 2010,28(4): 597-604.
[13]宋志红,范黎波. 企业内员工知识共享的实证研究. 管理学报, 2010,7(3): 400-405.
[14]宋志红,范黎波. 模仿、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0,24(9): 153-157.
[15]宋志红,范黎波,李常洪,李冬梅. “走出去”战略能提升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吗?中国科技论坛, 2010(11): 30-34.
[16]李冬梅. 宋志红.基于专利时序数据预测技术机会的方法与实证研究. 中国科技论坛, 2015(12):39-43.
[17]李常洪,高培霞,韩瑞婧, 宋志红. 消极情绪影响人际信任的线索效应:基于信任博弈范式的检验.管理科学学报,2014(10): 50-59.
[18]孙才仁,宋志红,孙婧. 论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三驾马车” .证券市场导报, 2013(3): 11-16+24.
[19]李冬梅, 范凌卓, 宋志红. 强势增长依靠弱势货币? 基于M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 2013(9): 155-163.
[20]李冬梅,宋志红. 基于MS模型的中国FDI变化路径的动态特征研究. 中国科技论坛, 2012(2): 102-107.
[21]范黎波, 宋志红. FDI与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协整分析. 国际贸易问题, 2008(12): 84-89.
[22]丁岚, 范黎波, 宋志红.汉王科技的创新模式研究.中国软科学,2008(2):115-121.
[23]范黎波, 宋志红,宋志华.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财贸经济, 2008(2):25-29.
[24]范黎波,宋志红. 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的成因、策略与组织形式选择分析. 国际贸易问题,2004(5): 64-68.
[25]李自杰,宋志红. 激励性契约:线性激励理论模型的扩展及启示. 经济管理, 2002(14): 34-38.

本科: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研究生:技术经济学,技术创新理论与战略